About
以AI微電網和儲能超級充電解決方案促進香港電動的士普及化的試驗項目

以AI微電網和儲能超級充電解決方案促進香港電動的士普及化的試驗項目,讓充電比加油更方便,實現近、快、綠色的充電體驗。
中美在未來50年不確定的未來中唯一確定的方向與共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願景,可持續發展是未來主旋律。
氣候變化政策
中國2030年目標:碳達峰並爭取盡早達峰,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香港碳中和願景
2020年11月,香港在年度《施政報告》中正式宣布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成為中國首個明確承諾碳中和時間的城市。根據2021年10月發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政府將竭盡全力克服香港地理環境的制約,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為什麼電動的士在香港"滅絕"?一些立法會議員和的士業界指出,業界拒絕轉向電動的士的最大障礙是充電設施不足。
香港電動的士現狀
2013年,香港從內地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引進了40多輛比亞迪E6電動車進入的士行業,據說在鼎盛時期共有48輛比亞迪電動的士投入運營。當時,香港電動的士享受30萬港元的補貼,但因為司機普遍反映充電時間長,每天12小時工作需要花2個半小時充電,且每天比其他燃油的士少賺200元,加上尋找充電站困難、充電慢、續航不足、輪胎磨損快等原因,所以在兩年合作試驗期滿後,司機紛紛轉售電動的士。
充電設施不足
議員指出,充電設施不足阻礙了的士業界更換電動的士,敦促政府改善相關配套設施。他們擔心充電時間會影響生計,因此敦促政府改善充電設施,推廣電動的士和綠色交通。近年來快速充電設施數量少且增長緩慢,四年內只有500個。截至去年底,香港不到1000個。
低碳交通及可再生能源AI驅動超充解決方案的三個核心技術:AI人工智能、基於儲備能源電池的光儲直柔與V2G智能微電網系統、交通能源系統數字孿生預測優化。
AI人工智能
十餘年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使用數據與模型積累,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儲能系統控制、全生命週期故障預測、性能維持與維護積累了大量的算法模型,已在深圳巴士集團與豐田日野TS商用化應用。
智能微電網系統
基於儲備能源電池測量與優化的光儲直柔與V2G智能微電網系統,通過能量管理系統集成儲能系統、光伏系統,基於電站屬地新能源政策和實際運營情況進行能量策略管理,實現本地電力能源生產與充電用能負荷實時基本平衡。
雙層功率池
電力共享矩陣+智能電力分配,是提高停車位利用率和電網容量的關鍵,通過雙層電力池最大化電力利用率,以相同的電力容量覆蓋更多的停車位。
低碳交通及可再生能源AI驅動超充解決方案的產品與商業模式:低碳智能交通與綠色可再生能源融合、實時交通能源優化、綠色能源批發與零售。
產品與服務
低碳商業駕駛大腦(EBOX)、智能交通能源平台,通過2B2C聯合運營,無需甲方投資,收入分成,實現投建管運一體化集成。
商業模式創新
海梁公司根據商業中心交通能源擴展需求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與運營,並與物業方進行收益分成,實現在不承擔任何投資風險的情況下完成綠色交通能源轉型,通過基於PEDF儲能的綠色能源批發與零售的新運營模式。
標竿項目
深圳印力中心建設:2MW分佈式光伏電站、824kW分佈式儲能、交直流配電系統、智能微電網、動態配電、直流超充與快充覆蓋SCPG中心近千個車位、VPP虛擬電廠、削峰填谷V2G、動力電池檢測、交通能源管理平台充電樁運營平台。
環保基金"應用試驗"下設立電動的士充電模式試驗項目新類別,支持的士業界找出最適合其運作的充電方案,投資3000萬港元建設3個示範項目。
香港畢架山光儲直柔超級充電站
香港畢架山光儲直柔超級充電站設計方案創新點:基於光儲直柔V2G技術的超級充電系統,融合了分佈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智能能源管理,能夠提供高功率快速充電服務。
香港電動的士之家
香港西河園光儲直柔超級充電站設計方案創新點:專為電動的士設計的充電服務中心,提供高效快充、司機休息區及相關配套服務,解決的士運營充電需求。
香港錦繡花園光儲直柔超級充電站
香港錦繡花園光儲直柔超級充電站規劃佈置方案創新點:社區型光儲直柔超充站,服務周邊居民及過往車輛,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系統實時上傳、無限制單位數量、直接上雲、無需建設集中控制中心、無需現場維護、節省30%~40%成本。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巴士集團、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大眾集團斯堪尼亞和豐田集團日野汽車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人工智能、計算機與通信、汽車製造等領域資深專家組成的創業團隊共同投資發起的中外合資高科技公司。
公司願景與使命
公司願景:低碳智能交通與綠色可再生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公司使命:讓城市綠色低碳智能交通成為人民群眾出行的首選。
公司已累計獲得專利授權48件,其中發明專利18件,實用新型專利25件,外觀設計專利5件。
強大的股東與投資者背景
股東結構:廣州粵民投智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26.571%)、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9.604%)、武漢卡睿通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合夥企業(4.802%)、大眾集團Scania CV Aktiebolag(1.96%)、豐田集團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2%)、自然人股東(管理團隊)(55.063%)
投資金額(萬港元)
示範項目數量
香港大學參與數量
香港引入3000輛電動的士目標年

胡劍平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Haylion TechnologieseMaaS創始人,海梁科技創始人、董事長,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工科博士,曾擔任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深圳市政府運輸局局長助理、人事處處長,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理事長,美國微宏動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丘建棟
Senior Engineer of SUTPC交通信息與模型院院長,深圳市高層次領軍人才。17年交通建模和大數據經驗。主持30餘項大城市的模型及大數據平台項目和10項國家部省級科研課題。授權30項專利,參編5本專著和行業標準,發表35篇論文,獲得24項國家部省級獎項。

柯錦濤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KU任交通領域國際頂刊TRC青年編委以及TRE編委。主持多項科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香港運輸署智慧交通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基金、香港環境署環保基金等,總資助額超過1000萬港幣。發表超過50篇 SCI/SSC 論文,總引用數超過4900次,2023年被斯坦福評為智慧交通領域世界Top 2%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