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装配式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

装配式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系统是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机(桩)设备和直流系统组成的快速部署充电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的背景下,装配式结构有利于加快多场景落地速度,满足新能源车目的地充电需求,实现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要求。
装配式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系统,所属类别:重点节能技术/设备(产品)。适用于多种城市环境,解决传统充电站建设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原理
系统接入方式使主机可最大限度靠近充电桩,一个直流充电主机的能量可优化调度到每个充电桩,使直流电能消耗最小、充电机输出电流最大。
适用范围
适用于岩石硬地、水泥硬地(泥青硬地)、中硬土及中软土地面。可快速部署到城市的商业中心、政府办公楼,居民住宅区等区域。
系统优势
模块化设计,装配式结构,快速部署,建设周期短(约5天)。
减少现场施工,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
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装配式光-储-充-直-柔系统由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电机(桩)设备组成,以直流母线为汇流系统"T"接入。
核心组件
太阳能光伏车棚:长度7500mm,安装太阳能光伏板
充电桩:配置一桩二枪(0~40kW)与一桩一枪(0~40kW)两种类型
储能系统:使用锂离子电池存储多余的太阳能或非高峰期电网电力
建设流程
研发设计阶段:根据项目规划地点选择设计方案,配置海梁V2.0方案
生产装配调试阶段:在工厂完成充电站系统的生产、组装和检验
现场安装配置阶段:现场找平修整,完成电源点和接地网设置,部署预制系统
专利技术
基于光储充放的多目标直流柔性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专利号:2023112318137)
基于微电网接入控制的充电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专利号:2023111179461)
光伏展翼箱式移动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专利号:2023105232502,实审中)
装配式光储充系统基本组成:充电机(桩)及功率堆,预装式变电站、系统储能、系统光伏,充电桩基础座等组成。
系统工艺
充电站建设在工厂先按照典型方案进行生产,并配置完整
工地建设施工量极小,主要有场站土地平整加固工作
现场总体工作内容大约在3~5天内完成
技术对比
常规充电站:建设周期长(至少30天),施工占时2/3,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装配式充电站:建设周期短(约5天),工厂预制,现场快速安装,环境影响小
认证情况
入选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第二批项目
入选深圳市绿色低碳技术、设备(产品)推广目录(2023年版)
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包括EMC新能源商用车运营监管和智能维保平台
福田区已实施多个典型案例,展示装配式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系统的实际效益与应用价值。
农科·时代科技大厦项目
占用空地面积约1000㎡,在原有52个车位安装装配式光储直柔超级充电站系统
项目投资额200万元,年节能能力7.42 tce,年碳减排能力272.5 tCO2
利用原有低压柜进行改造,配置200kWH电池柜与光伏车棚系统
福田交通枢纽公交场站项目
占用空地面积约1400㎡,在原有16个大巴车位安装系统
项目投资额450万元,年节能能力3.44 tce,年碳减排能力12.63 tCO2
需新增变压器1*800kVA,服务对象为充电新能源车
综合效益
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约4-5年
环境效益:显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
社会效益:作为福田区低碳超市绿色低碳应用场景,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建站时间(天)
年碳减排能力(吨CO₂)
投资回收期(年)
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年份

胡剑平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Haylion TechnologieseMaaS创始人,海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工科博士,曾担任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深圳市政府运输局局长助理、人事处处长,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理事长,美国微宏动力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丘建栋
Senior Engineer of SUTPC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17年交通建模和大数据经验。主持30余项大城市的模型及大数据平台项目和10项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授权30项专利,参编5本专著和行业标准,发表35篇论文,获得24项国家部省级奖项。

柯锦涛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KU任交通领域国际顶刊TRC青年编委以及TRE编委。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运输署智慧交通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香港环境署环保基金等,总资助额超过1000万港币。发表超过50篇 SCI/SSC 论文,总引用数超过4900次,2023年被斯坦福评为智慧交通领域世界Top 2%学者。